- 发布日期:2025-04-02 22:42 点击次数:91
阳江阳春市石望镇是香水柠檬大镇,全镇种植柠檬面积1.65万亩。“目前,公司正大力发展柠檬深加工产业,主要产品有柠檬即食片、柠檬干片、柠檬膏等。”石望镇香水柠檬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徐志遇到了难题——延长柠檬深加工产业链168股票配资网,地从何处来?
得益于阳春市点状供地探索,盘活了乡村零散的闲置地,一块约30亩的“小地块”让徐志的蓝图落了地。当前,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一招”。
2024年5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推动试点扩面提质,进一步激活盘活土地资源。
“广东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部分地区存在的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有效解决‘百千万工程’实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等核心问题,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走深走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表示。
2024年以来,广东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建立 “百千万工程〞 项目用地“指标池”,有效拓展县镇村发展空间。蕉岭县委办/供图
土地“醒”了、城乡“活”了
2024年11月27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汇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及成效。其中,“小田变大田”的做法引起广泛关注。
如何让“小田变大田”,实现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将目光投向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市蕉岭县。蕉岭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较为短缺,这也是许多山区县的真实写照。
2021年1月,蕉岭县新铺镇成为梅州市唯一入选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新铺镇通过整合零散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累计集约流转耕地868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0亩,实现土地价值显著提升,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为例,通过村党委作为“中间人”“担保人”,动员17个村民小组492户农户将土地“交”给村集体,预集约土地近千亩,耕地集约流转率高达100%,通过“小田变大田”,实现从1400多块碎片土地到8块连片良田的蝶变。
广州市从化区是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同时,从化区有着198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南、中、北、西部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大,是广东发展的代表性缩影。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化区以流溪河为主脉,划分4个区域,采用差异化整治模式,包括北部生态价值实现区、西部城乡融合示范区、中部综合城市功能区、南部科技创新发展区。以从化区鳌头镇乌石村为例,其位于从化区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的核心区域,原本碎片化的农田流转至从化区属国企统一经营管理,可以使用机械化耕种,采用无人机喷淋施肥。
像“小田变大田”这样的生动故事,正在广东不断上演。广州市从化区、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佛山南海“三券”制度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等地探索出先安置再拆旧的村庄布局优化新模式……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厚成势、势如破竹,逐渐实现了从“试点先行、点上开花”到“扩面提质、全面出彩”的转变。
胡建斌介绍,在全省42个试点基础上,2024年再新批准实施方案64个,已覆盖19个典型县,52个典型镇,累计完成投资1340亿元,完成农用地整理21.74万亩、建设用地整理6.6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81.7万亩。
如今,经过整治,广东各地土地“醒”了,城乡“活”了,群众“乐”了。数据显示,整治后平均可增加耕地面积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5%、增加产量15%,整治区域基本解决撂荒问题,比如,从化万亩良田项目新增耕地约2000亩,每亩流转收益增加1500元。
破题“钱从哪里筹”
全域综合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集成性改革。钱从哪里筹?
在经济强区佛山市南海区,金融之手破解了土地综合整治启动初期的资金难题。2023年10月23日,南海区狮山镇永安村的1006亩土地综合整治(拆旧复垦复绿)项目,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佛山市南海支行授信一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吃螃蟹的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土地之变,也是发展之变。资金管理、融资模式的创新贯穿改革全程。比如,南海区一方面在区、镇、村三级设置资金池,设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扶持资金,另一方面也深化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合作,推动南海农商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授信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让金融“活水”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当前,广东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正着力构建社会资本进得来、退得出、有收益的收益保障机制,努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探索构建“政府引导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社会资金”的多元资金参与模式,力争实现政府、企业、村户三方共赢。
比如,广州市从化区探索出“政府+国企+民企+村公司”建设运营模式。由从化区鳌头镇政府负责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的前期建设,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从化区城投集团管理,该集团招引民营企业与各村成立“强村公司”合作开发运营。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产业共创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均增加1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5%。
为激励各地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财政激励奖补方案》,2024年至2026年,新增安排4.38亿元奖补资金,每年对上一年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较好的地区,按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三档标准给予资金激励奖补,以此鼓励先进、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集成式改革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最近,广东省委改革办发布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包括10个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小地块”实现“大发展”、“小田变大田”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反向飞地”赋能产业发展……广东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拓展发展新空间。
率先编制实施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举办首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会,成功搭建起优质的投融资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将珠三角经营性用地出让等与粤东西北地区整治形成的建设指标相挂钩……这正是广东自然资源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注脚。
“我们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改革创新的综合试验场,实施集成式改革,实现多元化目标,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胡建斌表示。在顶层设计上,广东已出台1个指导意见,即将出台1个实施方案及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等N项支持政策,构建“1+1+N”政策体系。对57个县(市)实行“自己挣自己用”“自己垦自己用”“垦五奖一”等支持措施,增强市县要素配置自主权。
广东自然资源部门还主动对接“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典型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农文旅发展融合试点等重点任务开展项目谋划,先易后难、成熟一批、实施一批,滚动推进项目建设。
“广东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打造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将高质量发展蓝图逐步变成‘富县强镇兴村’实景图。”胡建斌表示。
文|纪壮壮 粤自然宣
文章来源|《赢在后劲——独家发布〈2024年度广东高质量发展报告〉》168股票配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