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4-02 22:53 点击次数:119
2024年8月5日股票十大配资平台,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共有17家广东企业上榜。其中,6家广东国企闯入世界500强榜单。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国资国企大省。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7.72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5.37倍,资产超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34家,14家进入中国500强。
广东国资国企跨越式发展的密码,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广东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广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连续三年获评全国“A”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分别达32家、43家,分别有10家、9家获评标杆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强烈信号。“我们将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
受访者供图
“红色引擎”激发改革发展澎湃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坚持党的领导,为广东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原广新集团与原丝纺集团启动重组,两个超大企业共有52家二级企业、182名总部干部员工,改革重组绝非易事。两个集团总部各部门以党支部共建的形式,成立了10个临时党支部,并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尤其是创新使用党员承诺书、个人意向表、满意度调查表“三张表”,创下了60天完成重组整合的奇迹。
“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确保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国企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志平表示,集团出资企业已全面实现“党建入章程”。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难,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越是重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广东机场集团如何破题?
广东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治洲介绍,集团各级党组织每年提出1~2个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甚至影响未来生存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形成年度攻坚“试卷”,领导班子成员“领题答题”,党员骨干攻坚,年底由集团公司党委和干部员工共同评估“阅卷”。
红色引擎,正激发出广东国企改革发展的澎湃动能。目前,已设立党委的全省国有各级企业全部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并进行动态优化,省属企业全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广东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精彩试验场。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广东坚持“横向合并”强化规模效应,“纵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先后完成高速公路、建筑工程等5组11户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126宗二三级企业专业化整合。
“原广东建工集团与原广东水电集团战略重组,改变了两家集团施工资质分散、设计能力较欠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困局,实现了‘1+1>2’和‘1+1=1’的改革效果。”广东建工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民说,合并仅三年,集团总资产和承接工程任务量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
作为广东省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两个改革试点之一,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开辟出了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改革之路,诞生了广青科技、兴发铝业等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样本。
国企改革,关键在人。广东省属企业202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各层级企业全面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100%实行公开招聘和全员绩效考核。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广东省国资委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提升、对标一流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巩固提升专项工作,抓实契约刚性兑现,省属各级企业绩效薪酬降幅、涨幅超过20%的人数分别为252人、178人。建立健全三项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若干专项指引+评估办法”制度体系,将需要长期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成制度性文件要求,推动“三能”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落实落地。
为解决“大企业病”问题,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明确了管理人员岗位调整退出的50种情形,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对工作表现欠佳的195名各级企业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予以降职或调整。特别是薪酬激励制度真正跟效益挂钩,多劳多得。”广东粤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中,广东粤海控股集团获A等级。
国企“创新军团”何以诞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
半导体照明产品面临着工作可靠性、光电转化效率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且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星光电历时十余年联合攻关,率先突破了“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实现了大规模核心器件的国产化,一举摘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桂冠。
广东广晟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钟表示:“在集团,像国星光电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64家,近三年研发投入达到72亿元。”
翻开广东的创新版图,目前广东国企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77家、研发平台1675个、专精特新企业496家。在原创性技术研发应用、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广东国资国企已经诞生了诸多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技术。
国企“创新军团”何以诞生?“从0到1再到100”的创新突破,背后有着怎样的改革动能?
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系列科技政策包释放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广东省国资委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突出科技创新成效考核。”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研发投入视同考核利润、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加成、开展“研发费用占比”市场化对标、科技成果及专利奖项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考核正向激励。
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科学的激励机制打开了科研人员的创造空间。广东国资国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使科技骨干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2024年8月,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国资委拓新工程行动方案》。广东国资国企正诞生出更多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并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布局战略性产业集群,以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未来产业“领航新赛道”。
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国企身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2024年6月1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始供水,受益人口超3200万人。这个投资超300亿元的巨无霸民生工程,是由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承建的。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资国企的身影。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交通集团投资运营的高速公路里程8123公里;广东铁投集团主导和参与建设省内铁路运营总里程4732公里,占全省80.1%……广东国资国企坚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坚持服务国计民生和公益性领域,既是“超级工程”的主力军,也是保障民生的骨干力量。
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广东国资国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广东国资国企深度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省属企业承担77%供港原水、48%供港活猪及80%供澳活猪、90%供澳蔬菜服务,有力发挥了民生保障作用。
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广东国资国企勇挑大梁。产业“造血”激活粤东粤西粤北、联农带农破解增收难题……广东国资国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样板。
在阳江阳春市,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布局建设香水柠檬深加工项目,帮助当地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广东建工控股集团全面实施“燎原计划”,2018年以来已在省内18个地市成立建筑及关联产业公司56家;作为全国首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恒健控股农业基金管理规模已超270亿元,落地省内农业产业项目投资63个,等等。
近年来,广东国资国企在服务重大战略落实、支持全省经济发展、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具备了良好基础,形成了独特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叶文诗 薛杰 余晓莉 张静
文章来源|《赢在后劲——独家发布〈2024年度广东高质量发展报告〉》股票十大配资平台